深化改革、精准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精准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世界银行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 0.36%。一定意义上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数字的差距,实则是营商环境的差距。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营商环境优良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营商环境还存在较大的上升与优化空间,仍需深化改革、精准发力。

我国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由来已久,目前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世界银行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近年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而事实上,我国对营商环境的改善工作由来已久,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开展税收优惠等多项措施改革

改革以来,为了引进外资,国家开展了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在内的多项措施。

第二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后,针对世贸组织要求进行系统改革

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我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002年之前,营商环境还是一个很少提及的名词,只是在涉及港澳经济和吸引外资时才偶然提及。从2003年开始,随着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发布,各级政府越来越多地使用营商环境一词,并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阶段:十八大以后系统推进,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集中体现在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上。

十八大以后营商环境优化进行系统推进阶段。2013年,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宽工商登记条件,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拉开了商事制度改革的序幕。2013年以来,政府职能转变进入快轨道,国务院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当头炮”和“先手棋”。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

第四阶段:十九大以后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评价体系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重要生产力,更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芯片”。当前维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力、土地、资源等成本优势已逐步丧失,要实现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需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更需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发力。

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的“减法”和监管服务的“加法”;以及构建区域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抓手,在改革上精准发力尤为重要。

合理认识、评估营商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南针”,在改革精准发力上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部分文字源于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人及时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