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储飙升加剧通胀担忧

本来就高居全球首位的中国外汇储备在今年第二季度再度飙升,这加大了通胀压力,并突显北京方面压低本币汇率政策的风险。

外汇储备是衡量央行对汇市干预的一个关键指标,因为该数据反映出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而购买了多少外汇。

在首季大增1970亿美元后,中国外汇储备在第二季度又增加了1530亿美元。

大量现金涌入,使中国的通胀难题更加复杂化。6月份,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高点。尽管许多分析师预计通胀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有所放缓,但外汇储备的累积为快速货币增长的延续奠定了基础,这将限制价格压力放缓的空间。

“中国央行当前的干预累积了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澳新银行(ANZ Bank)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

6月份货币增长温和反弹,表明中国经济仍现金充沛——即便央行已连续几次加息,并采取其它举措限制银行放贷。6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9%,相比前一个月的15.1%有所提速。

上周,中国在8个月来第五次加息。经济学家们正在辩论的是:北京方面今年是否将再次加息以遏制通胀,或是在出现增长放缓迹象之际避免进一步收紧?中国总理温家宝周二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地方负责人和企业界人士意见后表示:“(我们)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人民币走强在抑制通胀方面也可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它将降低进口成本,并通过减少外汇储备增量来遏制货币增长。

然而,尽管中国官方一再承诺提高汇率弹性,但今年人民币兑美元仅升值2%,相对于贸易伙伴的一篮子货币实际上还有所贬值。这种低迷的表现,加之对于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已促使交易员们缩减对人民币升值的押注。

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已高达3.197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约50%,比其它任何国家高出几乎三倍。

在第二季度1530亿美元的增量中,近47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贸易顺差,其余大多是投资流入和利息收入。

(摘自FT中文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