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钱币博物馆 > 博物馆动态

东莞市钱币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2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东莞市钱币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或“本馆”)的办馆层次和管理水平,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本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馆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博物馆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建设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题博物馆。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文化惠民。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藏品优势,不断丰富博物馆内收藏、展示、研究门类,提升博物馆文化供给,让博物馆事业发展引领文化潮流,服务市民、惠及大众。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博物馆发展规律的博物馆管理体制。

  坚持藏品保护。建立科学保护藏品的长效机制,加强藏品的日常保养,监测藏品的保护状况,改善藏品的保存环境,确保藏品安全和永续传承。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发展目标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构建科学高效的藏品管理与保护机制;策划和引进高质量陈列展览;文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术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提升公众服务意识,拓展社会教育功能;文化创意产品体系逐步形成;争取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将博物馆打造成服务实现生活、增进金融素养、启迪认知的金融文化体验场所,努力向国家三级博物馆的目标迈进。

  四、主要任务

  (一)运行管理

  1、加强顶层设计,逐步规范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博物馆理事会和监事制度,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以及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管理,使之成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监督管理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纽带。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新制度的同时,加快对原有管理制度的修订,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藏品管理

  1、加强藏品登记、建档和安全管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完成藏品登记、建档等基础工作,完善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藏品数字化管理。加强科学保管,落实离任移交和藏品丢失、损毁责任追究制。

  2、充实藏品体系。本馆的钱币藏品展示以中国货币为主,外国货币为辅。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增补主题性藏品,如丝路货币、钞票上的英女王等,不仅可以增加固定展览的主题吸引力,还是专题展览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继续有意识地补充广东地方货币史料及实物,充分展示和传承地方特色货币;最后,适当补充部分一级藏品,提升博物馆参观亮点。

  3、加强藏品保护。增加配置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和调控设备,推进标准化库房建设,实现藏品保存环境全部达标。

  (三)陈列展览

  1、完善固定展览。目前本馆陈列展览主要是以中国货币发展历史脉络为主线,穿插着金融机构发展史、中国铸币发展史,以及外国货币展示。展览过程中亮点较少,无法突出每个朝代货币的发行特征。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藏品的增、补工作,丰富原来的藏品骨架,多维度补充钱币或资料实物;另一方面要改善陈列方式,梳理观展脉络,增设展示亮点,突出朝代特征。

  2、引进多元化的临时展览。依托“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等平台,建立博物馆之间借展、联展、巡展合作机制,引进多元化的专题展览,不局限于与货币、金融内容相关的专题,还可以是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关的内容。拟引进的馆际交流展览充分考虑展览类型、区域分布和独特性,以弥补本馆藏品缺项或不足,丰富临时展览内容。

  3、提升展览策划水平。深入挖掘藏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跟踪学术动态和最新考古成果,提高陈列展览创意策划水平,完善陈列展览从研究、策划、实施到推广的工作流程,积极策划实施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原创性陈列展览。

  (四)学术研究

  1、参与课题项目研究。组织馆内人员申报和参与国家、省、市等有关课题项目,提升本馆的学术研究能力。

  2、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重要的学术会议,关注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野。加强与省内外其他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业务活动。

  3、编辑出版学术专著。以参与课题项目和学术活动为契机,编辑出版相关领域的学术专著,提升本馆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五)服务与教育

  1、提升讲解员讲解水平。组织本馆讲解员外出参加讲解培训和讲解比赛,通过学习和比赛不断提高讲解技巧。

  2、开展博物馆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结合博物馆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生参观与讲解计划,定期开展博物馆中小学生教育活动,培育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项目。深化与教育机构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引导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

  3、加强流动博物馆建设。作为金融性专题博物馆,本馆将各类流动展览以及 “普惠金融知识”“反假小知识”等活动送进社区、村组,积极扩大宣教的覆盖面。

  4、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展志愿者服务深度和广度,组建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

  5、加强线上宣传。完善网站功能,对网站进行较大规模的改版,提高网站的灵活性、专业性、实用性和美观性。活化微信公众号宣传,提升推送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六)安全保障

  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和安防、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队伍管理。完善并执行文物常规性巡视检查等管理制度,确保库房、展厅及运输过程中文物安全。完善并执行治安消防等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开放区域及办公区域人、建筑、设备设施安全。

  (七)数字化建设

  深化数字应用,实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在工作及服务中融入科技内涵,寻求科技支撑,使博物馆成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探索者与践行者;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开发数字化平台,并逐步应用到收藏、管理、研究、展示、教育中,借助数字化平台推动基础业务升级转型。

  (八)人才队伍建设

  1、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博物馆工作人员队伍,推进各岗位向专业化发展。

  2、加强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提高博物馆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应遵循三个原则:实用型、针对性和统一性。可通过四种途径:

  (1)全员普及培训,通过专题培训或讲座,拓宽馆员的知识面,使全馆人员都及时掌握新知识,提高各种工作技能。

  (2)定向培训,根据博物馆人才结构的现状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选拔部分馆员有计划地送出去定向培训。

  (3)在岗自学深造,博物馆人员因在工作实践中有计划地学习有关知识,主动地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4)组织参观学习,有针对性地组织馆员到有关博物馆参观学习,以拓展思路,开阔眼界,还可参与各种级别的学术活动。

  (九)文化创意产品

  着眼社会公众需求,深入挖掘馆内藏品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利用馆内实体店、网上商店等销售手段,打造文化产品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的模式。通过开发文创产品,让观众参观后带走文创产品,延长博物馆对观众的影响周期,实现“走进来,带出去”的作用。

  (十)对外交流

  1、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馆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博物馆事业进一步发展,打破博物馆之间封锁的壁垒,实现展览资源的共享互惠。未来,本馆将积极开拓以下几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一是举办联展和互换展览;二是开展馆际藏品交换与调剂;三是合作出版藏品图录和专著;四是举行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五是召开各种座谈会等。

  2、参加各类展会。通过参加各类展会,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博物馆的交流,学习到先进的展览经验和博物馆运营手段,为博物馆的长远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同时也可以宣传博物馆的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